支气管扩张症 ( bronchiectasis )
别名: 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bronchiectasia;bronchodilation;支气管扩张症;支扩
解释 收起

概述: 支气管扩张(简称支扩)是指支 气管持久性扩张并伴有支 气管壁的破坏。是胸外科现在处理的最常见呼吸道慢性化脓性疾病,病理上支 气管壁毁损,呈持久不可逆的扩张变形,同时伴有周围肺组织的慢性 炎症。与功能性 支气管扩张或假性 支气管扩张不同,后者一旦控制了 感染,支 气管有望恢复正常。近数十年来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致病因素明显减少,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并发症也明显下降。 支气管扩张临床表现主要为 慢性咳嗽、咳脓痰及反复 咯血。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有一小部分有先天遗传因素,有的伴其他先天性异常。治疗上药物虽能控制 炎症,由于支扩本身病变为不可逆的,在抵抗力低时仍常有继发性 感染发生,在不少情况下还需要外科治疗,最常行肺切除的疾病。
    支气管扩张是亚段支气管异常永久性的扩张,其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支气管扩张最常见于囊性纤维化、低丙种球蛋白血症、Karta-gener综合征(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右位心、支气管扩张及鼻窦炎),选择性免疫球蛋白A缺乏,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先天性支气管软骨缺陷和肺隔离症。后天性支气管扩张是细菌反复感染、支气管内肿瘤、异物的阻塞、支气管外肿大淋巴结压迫(如中叶综合征)、结核瘢痕的牵引,以及后天的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所引起。其中,细菌反复感染是主要的病因。所以,婴幼儿在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等之后并发肺炎,若久治不愈,可造成支气管扩张。对婴幼儿的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应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预防支气管扩张的发生。
感染引起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造成部分阻塞。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增大隆起压迫支气管,也是引起阻塞的一个因素。阻塞使分泌物排出受阻,又加重感染。反复感染导致支气管上皮脱落和增生。有的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支气管内膜失去纤毛上皮的清除功能,进而管壁的弹力纤维和平滑肌受损破坏,支气管软骨亦破坏而纤维化,支气管成为无弹性而扩大的纤维管腔。管壁有新生血管形成,破裂后发生咯血甚至大咯血。再者,支气管扩张常因分泌物排出受阻引起肺不张,从而影响通气和换气功能,动脉血气,甚至心肺功能的改变。
依病理形态而言,支气管扩张可分为柱状、囊状和混合型三种。囊状支气管扩张主要是感染、异物阻塞或支气管狭窄造成,是外科治疗的主要对象。支气管扩张的部位:左侧多于右侧,下叶多于上叶,最常见的是左下叶合并上叶舌段和右下叶合并中叶,右中叶单发亦不少见。分布的范围常与病因学相关,例如:Kartagener综合征、低球蛋白血症和囊性纤维化者,所累及的区域一般是弥散的和双侧的。结核性支气管扩张一般分布在上叶或者是下叶的背段。

    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是由于支气管壁及其周围肺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所造成。多因支气管阻塞及其远端发生感染,这两者常互为因果。引起支气管阻塞的原因有淋巴结肿大、异物、稠厚分泌物脓块、肿瘤等。有先天性支气管壁软骨支持组织发育缺陷的病人,更易发生感染和支气管扩张。解剖学上可将支气管扩张分为圆柱状和囊状扩张两种。前者病理改变较轻,后者管壁破坏多较严重。支气管扩张多发生在周围第
    三、四级支气管分支,下叶较上叶多见。炎症先损坏管壁纤毛柱状上皮,继而管壁弹力纤维、平滑肌、软骨等。组织破坏后逐渐为纤维组织所替代,支气管遂呈柱状或囊状扩大,成为感染分泌物瘀积的管柱或囊袋。有的支气管还可因炎症瘢痕及纤维化收缩而被闭塞,致肺不张。一般经过抗感染治疗可使支气管和肺部炎症改善,但不能逆转支气管扩张的病理改变。故切除病肺组织是治疗中度以上支气管扩张的有效方法。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 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近年来随着急、慢性呼吸道感染的恰当治疗,其发病率有减少趋势。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其定义仍然是形态学上的,它是以局部支气管的扩张和支气管壁破坏为特征的传导性气道解剖结构与功能的永久性不可逆异常。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并伴有黏液细胞和腺体增生、肥大,上皮化生。它本身并不是疾病,而是代表许多病理过程发展的终末阶段。
诊断思路
   
    (一)病史要点
    1.起病情况常有呼吸道感染、过度疲劳或情绪波动等诱因。
    2.主要临床症状典型症状为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痰量与体位改变有关,晨起或入夜卧床时咳嗽、痰量增多。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时,黄绿色脓痰明显增加,一日可达数百毫升。痰液静置后分为4层:上层为泡沫,中为混浊黏液,下悬脓性成分,底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咯血可反复发生,程度不等,从小量痰血至大量咯血,咯血量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时不一致。有的患者以咯血为唯一症状,咳嗽、咳痰不明显,称“干性支气管扩张”。若反复继发感染,支气管引流不畅,炎症扩展到周围肺组织,出现高热、纳差、盗汗、消瘦等。重症支气管扩张者肺功能障碍,劳动力减退,活动后气急、发绀。
    3.既往病史 多数患者在童年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的病史,以后常有呼吸道反复发作的感染史。少数支气管扩张症伴有鼻旁窦炎及内脏转位(右位心),称Kartagener综合征,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与遗传因素有关的肺囊性纤维化、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和低球蛋白血症的患者,反复支气管感染也可发生支气管扩张。
   
    (二) 查体要点
    1.全身体征   反复咯血或继发感染患者可发生发绀、杵状指(趾)、贫血貌、体重下降等。儿童 者可有生长发育和营养不良。
    2.肺部体征   早期或干性支气管扩张可无异常肺部体征;病变重或继发感染时常可及下胸部、 背部较粗的湿哕音;结核引起的支气管扩张多见于肩胛区,咳嗽时可闻及干、湿哕音。
    3.并发症体征   支气管扩张反复发生感染,支气管及肺实质慢性炎症,可继发阻塞性肺气肿、肺 源性心脏病,出现相应的体征。
    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是指直径>2mm的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管壁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后发生的异常扩张,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大类。后天性支气管扩张多继发于麻疹、百日咳、毛细支气管炎及重症肺炎,尤以腺病毒21、7及3型所致严重肺炎时多见。先天性支气管扩张在临床上较少见。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最新进展 展开
13 诊断标准 展开
14 疗效判断标准 展开
15 诊断依据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